9月15日晚,臺風“梅花”呼嘯了一整夜。次日清晨,上海市金山區廊下鎮中民村“金家宅村民幫扶理事會”理事長宋玉根起了個大早,他先是挨家挨戶了解受災情況,在得知5組村民潘金珍家房屋椽子斷裂后,趕緊找來材料,組織村民上房修理排除隱患。
在上海市金山區的很多鄉村,像這樣的互幫互助時常上演。小小村民幫扶理事會發揮村里的“能人”“鄉賢”作用,帶動村民共同參與鄉村治理、矛盾調解、村莊規劃,有力促進鄉村平安和諧。
吸納鄉賢參與治理
搬磚、抹泥、砌墻,曾經在“五違四必”中拆除的舊磚瓦,搖身變成“小三園”建設的風景線?!斗ㄖ稳請蟆酚浾呓章皆卩l村道路上,隨處可見這些“屏風墻”。其實風景線的設計師和建造者均來自村民自發組織的施工隊。
在金山區,一排宅基房就是村民口中的一條“埭”。廊下鎮中民村金家宅河北埭8戶村民,成為該村“小三園”改造試點的第一條埭,老黨員金水琴家成為第一個樣板示范戶。當地鄉賢顧繼德作為鄉村設計師,給大家畫圖紙,并手把手指導。
宋玉根既是理事長又是施工隊隊長,他的面龐被太陽曬得黑紅,寬大的雙手干起活來格外靈巧。他是村民口中的“老宋”,也是中民村的“法律明白人”,在村子里生活了大半輩子,老老小小都認識,自從當上了幫扶理事會的理事長和“法律明白人”,村子里大事小事都少不了他。
除了宋玉根,還有6位德高望重的鄉賢參加了理事會,他們集基層議事、經濟互助于一體,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籌集并規范使用互助基金,實施“限制來源、規范支出、嚴格管理、定期公開”的“四條鐵則”。
在村黨總支引領下,一份《中民村村民幫扶理事會章程》(以下簡稱《章程》)順利出臺?!墩鲁獭访鞔_將“堅持依法議事”“堅持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堅持協助政府做好有關工作”“堅持自愿原則”“堅持少數服從多數”五條規定列為推進“民事民議”的工作原則。
立足“依法開展民主協商”,《章程》還明確了“幫扶理事會”的工作“靶向目標”,即“協助村委會開展工作”“調解矛盾糾紛”“倡導文明新風”“維護村民民主權利”“宣傳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代辦基本公共服務”。
正是在理事會的帶領下,涉及“五違四必”環境整治、“小三園”新農村建設、集體修路修橋等棘手的公共事項,都堅持以法治思維貫穿民主協商,通過民事民議,提出實施方案,依法有序推進。
“鄉村基層民主協商,關鍵在人。鄉賢能人作為上拉‘天線’、下接‘地氣’的議事組織者,作用不言而喻。”廊下鎮黨委副書記陸衛建說,“金家宅村民幫扶理事會”發揮鄉賢能人的作用,又形成自己的議事章程和制度,以“埭”為單位進行精細化、法治化管理,讓村委會和村民的關系更加緊密,也更能迅速直接了解群眾的真正需求。
鄉賢回流回哺村民
“老宋,家里老人過世了,村子還封著,怎么辦?”上海疫情封控期間,宋玉根突然接到一通電話,村里一位九旬老人猝然離世,兒女都不在身邊,難題交到了老宋手中。聯系殯儀館、村委會開證明,幫扶理事會組織人員上門幫助料理后事。
“理事會成立之初就提出讓‘小老人’幫‘老老人’,村子里老人居多,年輕人較少,每戶人家單打獨斗力不從心,有了理事會,大家事大家議,互幫互助,難題解決了,大家也就舒心了?!彼斡窀f。
在中民村黨總支書記趙慧看來,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問題短板需要以法治方式加以解決,幫扶理事會既是村民實現“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基層依法治理的平臺,也是政府與村民溝通的橋梁,全體村民凝聚成一個富有溫度、充滿溫情的鄉村依法治理共同體。
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空心村”涌現出來,并陷入鄰里冷淡的困局,如何實現“既能看得見發展,又能記得住鄉愁”?
為此,中民村以“鄉情”“鄉愁”為橋梁助力新農村發展,讓懷有濃厚“鄉情”“鄉愁”的人才回流鄉村,回哺村民?;亓鞯泥l賢幫助村委會建設基礎設施、慰問困難群眾、解決村民就業,極大程度上幫助解決了村委會在經濟收益增長緩慢和群眾需求日益多樣化之間的矛盾。
如今,中民村依托工程項目,不斷提升人居環境和產業布局,同時通過招商引稅、產業扶持、對外投資等多渠道、多元化提升村集體經濟,以每年翻一番的優異成績,成為“廊下鎮村級經濟先進工作集體”,進一步促進基層依法治理的縱深發展。
民事民議蔚然成風
驅車進入中民村,入村口的一段馬路恰逢轉彎,如今開闊平整,而在一年前,為了拓寬馬路,沿路的兩家鄰里險些撕破臉。
家住馬路沿線的老金本想趁著土地整治項目的東風,把入村口的馬路拓寬,方便車輛進出,但鄰居不同意,原因是拓寬轉彎口就要涉及家中自留地,現在又在創建美麗家園,前面又要砌小矮墻,原本不多的土地再次被占用就所剩無幾了。
眼見雙方各不相讓,村子里的鄉賢站了出來,聽取各方訴求后,提出了一個雙方認可的解決方案:將原來占用的自留地退回來,然后往路南面拓寬,這樣既不影響轉彎也不影響鄉村打造美麗家園。
像這樣的糾紛調解,在當地屢見不鮮。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金家宅村民幫扶理事會”累計開展各類自治議事活動38次,1248人次參與議事,助力化解糾紛36起,村內鄰里關系明顯改善,矛盾糾紛連年下降。
廊下鎮司法所所長奚鋒說,“非訴社區”創建是今年的一項重點工作。目前,中民村幫扶理事會的經驗做法已經在全鎮推廣,力求“小事不出埭,大事不出村”,爭創可實現矛盾糾紛源頭治理的“非訴社區”。
事實上,不止中民村,讓鄉賢能人帶動百姓開展“民事民議”,自發解決身邊事的做法在金山蔚然成風。
位于滬浙交界處的廊下鎮山塘村,在“毗鄰黨建”引領下成立“村落議站”,組建“村落管家”“商戶聯盟”隊伍,進一步破解毗鄰地區治理不同步、風貌不統一等問題,實現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
山陽鎮中興村創新探索“宅基議事”制度,完善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辦的運行機制,將村務村事決策權徹底交給村民,成功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基層治理難題。
“千百年來,人們習慣于依靠老娘舅、民間說事人等鄉賢力量化解矛盾,避訟息事,這種優良傳統在當下基層社會治理中依然發揮著積極作用,構成基層民主協商制的雛形。”金山區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陸才華說,這樣做可以很好地使“法治、德治、自治、共治”四治融合、相輔相成,有效推動基層治理法治化、精細化,有力推進矛盾糾紛前端治理防未病、中端排查化初病、末端化解治已病,助力“非訴社區”建設及美麗鄉村建設,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安全感與滿意度。